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资源库 > 管理资料 > 战略管理 >

“超级融合”需要多品牌战略
  • 更新时间:2014-06-17 11:45:38
  • 资料大小:未知
  • 资料格式:word文档
  • 评分等级:★★★☆☆
  • 关键字:2014-06-17 11:45:38
  • 下载说明: 选购本站课程,可免费下载本站资料....
  《中外管理》:在中国不少互联网公司事实上践行着以上所说的融合理论。例如:腾讯公司近期入股京东商城及大众点评网,并且开始做自己的支付产品,希望“打通完整的产业链”,从用户社交需求,到购物需求,再到支付、快递,全部提供服务

  对这种大数据时代的“超级融合”,您怎样评价?

  艾·里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公司不应该扩张它们的业务。我们说的是公司应该启用新品牌进行业务扩张。也就是避免“品牌扩张”。只要售价合理,收购或入股相关品类中的其他网站来建立公司内的“多品牌架构”,是一个不错的战略

  事实上,全球大多数盈利可观的公司都是多品牌运作的。

  另一方面,用既有品牌名进行业务扩张的公司基本都会深陷困境。看看联想公司。在2008财年,联想公司的营业额为164亿美元,净利润率为3.0%。到了2013财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虽然翻倍,达到339亿美元,但净利润率却下滑到1.9%。

  事实上,大多数美国公司也是全心全意地赞同“粉丝”模式。它们关注的是延伸既有品牌,而不是启用新品牌去扩展业务。

  相应地,美国大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约为5%,远非苹果公司去年的21.7%,可口可乐的18.3%,以及宝洁的13.4%。

  总体来说,大型多品牌公司比大型单一品牌公司更盈利。

  然而,对小型公司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单一品牌的小型公司往往比多品牌运作的小型公司更赚钱。

  公司在启用一个新品牌进行业务延伸之前,应该在其原始品类中做到足够大,能够主导这个品类。



企业培训网编辑】

相关资源推荐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