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国学其实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1-07-06 21:15:32  信息来源:企业培训网整理   作者:企业培训网小编
  说文化是上层阶级的产物,可能会触碰到很多敏感的神经,但整天“为稻粮谋”甚至为明天的早餐发愁的人,恐怕是无暇顾及文化的。
  所以,近代有人发明了个新词,叫有闲阶级。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仓凛实而知礼仪”。只有超脱了纯粹的物质追求,才有可能发展出文化——这种比物质更高的精神追求。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宋襄公。
  宋襄公和楚国人打仗,因为过于刻板,打了败仗,但他却说打仗的“老礼”是: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君子和人交战,对方受伤了,就不能再打了,也不能抓上岁数、头发花白的人当俘虏。打仗比的是实力,不能凭借地势。情愿打败仗,也不能偷袭人。
  后人说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但是翻一翻《左传》,这样的“老礼”并不是孤例。
  晋国和楚国的鄢陵之战,晋国的郤至每回遇到楚王的战车,都要下战车,脱下头盔,向楚王行礼,楚王也依约回礼。晋国的韩厥因为“不可以再辱国君”的“规矩”,而放走了到手的俘虏——郑伯。
  正是这些超脱了胜败甚至超出了生死的“老礼”构成了当时的贵族精神,它讲求的是荣誉、责任、勇气、自律,是一种富有自制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然,贵族阶层也不都是有担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有的人就堕落得非常厉害,比如那个娶了儿媳妇的卫宣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古话说“饱暖思淫欲”,也是这个意思。
  到了孔子的时代,因为这个原因,孔子把那些徒有其表的身份贵族排除,只把那些具有贵族精神的人称为君子,作为传统文化的承担者。
  所以,说来说去,国学其实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传承。
  培训课程: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
  李老师:139-1124-9815(同微信)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