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加强国学的溯源性,凝练儒释道共通互补的基本精神。

发布时间:2021-07-06 20:57:32  信息来源:企业培训网整理   作者:企业培训网小编
  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我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文化自信”就是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信仰。所以我个人意见是,当代国学研究,应该凝练国学的基本精神,探讨国学基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在对国学专门研究不乏专家,研究成果也很多。然而对国学整体性研究却不够。有人甚至将国学等同于儒学,不少研究者过于精专,这对国学的深入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对于系统全面认知国学精神却是有局限的。要凝练国学的基本精神,首先要加强国学的溯源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
  我个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源头就是早期的一批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等,包括它们的传世版本与出土版本,这些经典中《易经》相比其他经典更充分凝聚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精神,凝聚了中华先民的原创思维方式。三流是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
  从学术源流看,孔子弘扬了《周易》乾卦精神,老子弘扬了《周易》坤卦精神。孔子是明解《周易》,老子是暗解《周易》。后世的儒家、道家都尊崇《周易》,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道家将《周易》奉为三玄之一。《周易》成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西汉末年,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受到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国学研究中应该将《周易》这本书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原创经典来对待。还要从出土简帛文献中发现《连山易》《归藏易》的线索,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
  对待儒释道三家要注重其相通性、互补性,梳理出三家的共同思想资源。“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从三家思想中凝练出国学的基本精神。比如《周易》“阴阳中和”的基本思想在三家都有体现。儒家偏于阳刚,体现了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道家偏于阴柔,体现了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同时儒释道三家都有“中和”的精神。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气”,佛家讲“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根本特质。
  当然在国学的整体研究中,还不能忽略传统医学、传统艺术及传统科技。
  培训课程: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
  李老师:139-1124-9815(同微信)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