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中国文化研修班:民间藏书为何如此盛行

发布时间:2021-04-29 20:43:18  信息来源:企业培训网整理   作者:企业培训网小编
  在治乱循环的古代中国,除了国家定期整理恢复典籍,民间藏书也特别流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伏生”们,在朝廷之外保存了中国的文明。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有四大藏书楼:海源阁、皕(bi)宋楼、铁琴铜剑楼、八千卷楼。
  海源阁源自钱谦益的绛云楼,后来绛云楼失火,剩下的书被述古阁和汲古堂收藏,进入清朝又归于徐、季两家,再往后归于乐善堂,乐善堂主人犯案被杀,藏书大部归于海源阁。
  其中宋元珍本有464部,明清本3216种,总藏书20万卷。
  皕宋楼兴起于同治年间,收集了十几家破产藏书家的藏品,数十年积累了15万卷书。
  铁琴铜剑楼源自清朝初年。
  黄丕烈等藏书家破产后,书籍大部分被艺芸书舍收走,清末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艺芸书舍破产,藏书一部分归于海源阁,一部分归于铁琴铜剑楼。
  此外又收了“宋元珍本甲于吴中”的恬裕斋,铁琴铜剑楼的藏书达数十万册,足以和海源阁分庭抗礼。
  八千卷楼是最传奇的。
  太平天国攻杭州的时候,文渊阁的藏书流落民间,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抄底买书,基本买到文渊阁的精华藏书,其中就有8000册《四库全书》。
  眼看文渊阁的《四库全书》要毁了,怎么办呢?
  丁氏兄弟开始补书。
  他们家是杭州土豪,本来就收藏了天一阁、绛云楼、艺芸书舍等数十家藏品,家中藏书无数,比《四库全书》收集的典籍都多。
  于是在文渊阁重建之后,丁氏兄弟按照《四库全书》的目录,用7年时间,基本恢复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貌。
北大国学班 中国文化研修班 中国文化与经典班
  此后丁氏兄弟在八千卷楼之外,另外建了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其一藏《四库全书》收录的书,其一藏《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书,其一藏宋元明的珍本、善本。
  三座八千卷楼,藏书超过20万卷。
  中国文明典籍传到清末,和朝廷恢复典籍一样,已经出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这四座藏书楼几乎收藏了最精华的部分。
  那就有个问题,这数十万卷书都去哪里了?
  其实都归公了。
  清末民国重起战火,再加上洋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的小农经济破产,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地主,几乎都没有实力继续藏书了。
  1907年,皕宋楼的陆家破产,藏书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日本财阀,当时的人都骂陆家子孙是败家子。
  有了这个教训,不仅国家政府开始收购私人藏书,民间藏书家们也愿意卖给国家,而有些品行高洁的学者,甚至直接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不为别的,能维持生活又保存文明,何乐而不为?
  在这种大背景下,包括四大藏书楼在内的民间藏书,开始向国家图书馆汇聚。
  海源阁的藏书经过几次劫难,一部分卖给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一部分捐给山东图书馆,还有一部分被国府带到台湾。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成立江南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为了防止古籍外流,把八千卷楼的藏书全部买来,藏入公立的江南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的藏书散落不少,剩下的全部进入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四大藏书楼的书,凡是有条件的,都归国家了。
  而其他藏书丰富的学者,或卖或捐,基本也都归于国家所有。
  1919年梁鼎芬去世,其子捐献600箱书给广东省立图书馆。1929年梁启超去世,4万册书永远寄存北京图书馆。
  1949年傅增湘去世,双鉴楼藏书捐赠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1951年潘世兹从香港运回家传的宋版珍本,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其他如天一阁、嘉业堂、玉海楼、五桂楼等私人藏书楼,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将私家藏书捐献给国家图书馆。
  百川归海,万卷归国。
  自秦始皇和项羽焚书起,承载中国文明的典籍,经过2200年不断的毁灭重聚,终于在官方层面以《四库全书》的形式总结,民间层面以捐献归公的结局落下帷幕。
  【企业培训网编辑】
  李老师:13911249815(同微信)
  TEL: 010-62761189
  邮 箱 :2241608556@qq.com
  网 站: http://www.ceopx.cn
  本信息由最具权威性的培训网-中国企业培训网(http://www.ceopx.cn)提供(加入中国企业培训网《商领俱乐部》,管理者与管理者讨论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分享成功的管理经验)。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