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日照市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4-08-08 15:04:07  信息来源:   作者:
日照市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邢   伟
5月5日-12日,市教育局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为我们作报告的,既有全国著名课程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孔企平等教授,又有来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虹口区教育学院、上海跨学科研究所、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等教育教学科研及培训一线的专家,还有上海市尚文中学、卢湾区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校长。课题涉及课程建设、有效课堂、有效教学、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心理学等内容。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尚文中学、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小学、上海市闵行区梅陇实验学校。为了深化学习效果,市教育局还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组织进行了学习体会讨论和交流。应该说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和体会,那就是此次研修授课专家在专业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学习的内容与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接轨,代表着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活动,专家精彩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在这里不能展开的与各位交流,只能选择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下面就与各位领导、教研组长、老师们分享一下我本次日照市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体会。
一、整体感受:
应该说本次培训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头脑的风暴、思想的革命、行动的引领、教育的革新、心灵的震撼”。本次培训真正能够把我们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听教授报告的过程中始终感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抒写个人感受的冲动,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理念的撞击,听这几天的讲座我们是在乘着专家理论的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当时我跟郑校长交流起来,我说“听了报告后能够真正把让我们写心得体会变成我要写心得体会,听报告的过程中,在专家的引领下,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个个灵感的气泡,这种灵感能够驱使着自己主动的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面迅速记录,生怕自己学习的灵感会在瞬间消失,再也无法找得到,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学习感觉。因为在这些报告中能够真正从教授那里针对我们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惑找到切实可行的答案。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其实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整个上海市所有学校处于一种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局面,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打造名师策略,力争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名师。同时上海已经率先启动“云课堂”的建设,所谓云课堂就是平板电脑进课堂,学生上课真正实现无纸化。而且当堂课的测评结果直接可以统计显示,直观、一目了然。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多读书,专家精彩的报告与他们读书知识的积累和独具匠心的思考是紧密相连的,读书是基础,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强化思考,全面学习,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型社会以及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真正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教师要跟着学生的节拍来学习,因为学生的确是新新人类,他们会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懂,所以我们更应该用敏锐的察觉里和充满欣赏的眼光来对待他们。
二、相关对比:
上市的校园面积都非常的小,这与上海城市发展、土地紧张是有关系的,所以说单从校舍面积来看,我们学校宽敞、亮丽,他们与我们真的没法比。从上海市学校的硬件配备来看,我们学校应该说更为先进,我们用上了地源热泵,他们没有;他们用的直饮水,我们现在也在用;我们的图书室要比参观的几所学校图书室大的多;甚至可以说我们学校的硬件水平要比上海市学校硬件,单从几个方面讲要更先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增强了信心,感觉工作在我们学校真的蛮幸福的。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对比呢?这与我上面提到的一定要加强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学校给我们创造的这么好的工作环境,真的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不专心工作。
三、学习体会
(一)学生管理任重而道远
1.提升自己的高度问题。
上海虹口教师进修学院的马骉教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芬兰做节目,因为采访的需要,有一天起得很早来到街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此时正好是红灯,这位记者看见一位老太太在静悄悄的在路口等绿灯,于是就问: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你直接穿过马路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为什么你还要在这儿等呢,老太太的回答让记者很受感动,这位老太太说“如果我闯红灯正好让一个孩子看到了,那么孩子从此也会闯红灯,那么我将对整个国家就是有罪的”。大家想:一位芬兰老太太的思想觉悟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真的需要探索很多值得思索的东西。所以人一定要把自己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不要认为专家、世界等高层的东西距离我们很遥远。在参观学校的时候,我看到上海市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国家级的大型征文以及相关活动了,这也不难解释上海市学生非常优秀的原因之一,那就是起点就已经非常高。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上海市普教系统跨学科名师培养基地刘定一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面向21世纪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得出的十六个结论之一。
2.对待学生的态度问题。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命运。”人是有能力之分的,但往往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命运,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只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对待学习、对待班级的态度。同样是马骉教授的几句话:“把人当做人,让人成为人” 、“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的天赋、潜能和谐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最理想的教育是让有不同潜能、不同理想的学生得以释放和实现”、 “最高的教育智慧在于对学生差异性的充分的发现和尊重上。”、“学生的优秀有无数种表现形式,理应获得我们的尊重的激励。”这几句话同样也能对我们的教育产生诸多反思。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的能力和优势,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的闪光点更加需要获得我们的尊重和激励,如果迫使学生怎么样,或许会把许多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变成笨蛋。我们的教育培养人,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力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应该因人而异,培养学生更应该建立在一种兴趣的基础上。
3.理顺一种管理方式。
马骉教授谈班级管理方面时,谈到班级管理责任制问题,他的具体做法是他在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时,班级管理责任划分是很明确的,班主任管理班长、班长管理班委、班委管理班组、组长管理学生,这样做极大地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理顺了一种头绪,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权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而且使班主任从繁忙、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细心研究班级管理,思考班级管理方式,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我们的班级管理需要尝试班级管理责任制的管理方式,虽然人如果改变自己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持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班主任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强化思考,认真查找班级管理的问题、努力找寻班级管理的症结所在,经过充分的思考和探索,一定能为班级管理找到一条通向胜利的出路。
(二)教学革命迫在眉睫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全发展。我们听的第三场报告是中国课程改革小组组长钟启泉教授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可以说钟启泉教授真正的站在了中国教育的最前沿。他的几句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句:“调动学生能力探究的欲望,不能让学生看破红尘、无奋斗的激情”。我的体会是: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在内,我们探索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止,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却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我们可以让学生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寻找自己触手可及的目标,我举一个例子就是,理想就是奔腾的长江,而目标却是长江的条条支流,条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奔腾不羁的长江。这样学生就会收获自信,发现自己独特的能力和独具的优势,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有改观。第二句:“点评课的标准:学生学习的成功、学生学习的困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我的体会: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整个课堂教学下来变成了教师一个人在“演课”在“表演”,而忽视了学生学的力量,我们的可关键时能让学生学会。第三句:“教师应该学会研究学生,教师不会研究学生,就相当于医生不去研究病号,那就相当于置学生于死地” 第四句:“题海战术只能成为狗的训练方法”,我们的老师现在的教学又有谁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呢?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的,而不是训练学生的条件反射。
2.有效教学的探索。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教学过程分类: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然而我们的教学往往只到运用阶段就已经结束了,而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的环节却被我们的老师丢弃掉了。
3.课堂评价的标准。钟启泉教授讲到:点评课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成功,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惑,我们从主讲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老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不能仅仅评价教师这节课“表演”的怎么样,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学的力量,学生的乐趣感和成功感的体验才是评价课程教学的目标,我们教师评课更重要的是评测一下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乐趣和成功感怎么样

 

关键词相关搜索 日照市名师名校研修班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