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享受每一次感动-聆听杨立华教授《中国传统智慧与修身之道》课程有感

发布时间:2014-07-09 12:39:41  信息来源:   作者:
作者:邢涛 北京大学后EMBA八班学员

甲午夏至,在后E课堂再次聆听杨立华教授的演讲——《中国传统智慧与修身之道》。从他对儒家哲学的深刻分析中,了解中国人的基本品格,体认精神成长的道路,明晰蓬勃生命的意义,重建感受生活的能力。每次听课都有新的收获,无论是听他讲哲学,还是听他对诗歌的阐释,都一直牵动着我的思绪,激励着我不断阅读、思考、写作,在探索人生和生命意义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这一次杨立华教授早早走进课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授的讲课提纲和文章摘录。细细阅读,倍感亲切。当看到“以最饱满的心灵,去肯定这朴素平凡的生命”这行文字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随即将昨天来京时在旅途上的心得抄写在笔记本上:

云高暑气侵,沃野草庐参。
新叶萦层绿,老根留寸金。
荷肩锄日下,采果卧林荫。
千里清风起,坐看苗木深。


后E八班学员邢涛

在2011年新年论坛和今年6月初的《哲学:中国和世界》论坛上,杨立华教授曾专题讲了诗歌。他神采飞扬的才情和深沉的理性思考给我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在他讲述孔子的“不读诗,何以言;不读礼,何以立”的深刻内涵时,我曾思考哲学教授讲诗歌与当年孔子删《诗》的联系。杨立华教授在传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神的同时,也用“声音改变身体,语言改变文字,思想改变灵魂”的理念指导阅读和表达。在他的讲述中,中国传统文化所描述的君子气质应该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以仁义、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互助理念和社会关爱思想,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世代仁人志士都在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他们前赴后继的精神始终是民族振兴的源动力,是要尽情讴歌的。由此而感,在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的时候,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百载沧桑君子身,千锤万锻自成真。
清庐问道精糅旧,静舍凝香广布新。

杨立华教授讲儒家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知分、安分、尽分。知分,就是了解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责任;安分,就是在了解了自己的责任、自己是谁后,扎扎实实地扎根在自己的生活里,承担起自己的生活;尽分,就是把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都充分施展出来,尽心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在贯彻落实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是应该身体力行的优秀传统吗?在与同学们交谈的时候,大家都有共同看法:

文章灿锦霞,放眼圣贤家。
各掬一河水,同开两树花。
春秋歌有节,道德论天涯。
正气凝和力,补天追女娲。

杨立华教授说,儒家看待世界的目光是春天一般的,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着温暖和生生不息的世界,可以把儒家精神概括为一种幸福的境界,而且儒家追求的愉悦可以说是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内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去远方寻找。愉悦同时也意味着它不取决于生活之外的条件,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即内心神圣。一个真正有神圣感、有敬畏心的人,哪怕再凡俗的生活,也能找到制高点。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无论清晨或深夜,无论忙碌或清闲,无论晴朗或阴雨,都能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丰富营养,获得无穷动力。
关键词相关搜索 后EMBA杨立华教授邢涛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