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一段深刻的寻根之路--北大国学班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4-06-27 15:01:26  信息来源:   作者:
    我算不上文人,但时常带着文人的情怀游走,寻找心灵的人文地图,不想在21世纪声光享乐、科技洪流中迷失自己。独坐我的“流之簃”书屋,本本书册,面若桃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于是我寻找到醉翁和五柳一卷书、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的惬意; 凤凰古镇风光旖旎,站在沈从文的故居,我感叹沈从文“你让世人发现了湘西的美,湘西让世人读懂了你的情。”来到“包孕吴越”的太湖,我惊异于波光鳞鳞充满温情的湖水,是怎样演绎了一出出诸侯争霸、宗庙兴覆、壮士破家、美人捐躯、忠良遭谗、英雄吞声的故事……
    来到北大,我更清楚的明了:我在寻根。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已经深深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无论对于做人还是做事业,“寻根”的路都要走。
    记得哲人罗素曾说,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灵魂,以至于性格,在他们民族最初的几个伟人的那里就已形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中国文华的根在哪里,在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的智慧里,在《周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典籍中。北大郭齐家教授说:“中国文化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宝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数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屡遭磨难,而没有解体的精神纽带。”
    “一个国家消亡了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消亡了,将永无出头兴盛之日。”“人为一个中国人,血液里应该留着孔孟之道的基因。”
    感谢李中华教授、郭齐家教授、宋志明教授、罗安宪、王守常教授的讲学,他们使我将各家名说打通,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道德观(做人的基础),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观,以《易经》为代表的系统观,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生态观,经《华严经》为代表的真空观,这四大根柱构成了中国文化,包括东方文化的模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一个中国人的自我定位,根基一定是国学。而和谐是国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定要复兴中国的文化。所有学问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离开它,就不能叫中国文化。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和谐二字是贯穿整个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红线。
 国学是以人文道德为中心,是“立其大者”。“大”是国学的根本,要立住。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气质。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不是偏激的、游荡的,而是平和敦厚的,怡适安和的。中华文化是针对人生的学问。
 我读国学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寻找心灵上的东西。《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只有自己修好了才能有所作为,自己修好了,没有不成功的理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做人原则,甚至在商场竞争中都适合,因为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使双方都更好地发展。儒学中讲中庸,中是变量,哪里合适,哪里是中,而庸则是一个常量。中庸指做事情的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这不是折中,也不是和稀泥。比如做生意时,只有对方合适,我也合适,达到最恰当,才能得到双赢。 
    学国学也是为了找到一条人生的路。《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导你行为以善为基础,要达到最善良的地方,这才是人所追求的东西。要信奉好的理念,信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来做人。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遵循的做人的准则和应有的价值观。我觉得《论语》是散发着生命体温的经典。我们读《论语》,得到的是人生的大智慧,看到的是一个生机活泼的孔子。“即之以温”,是对孔子最好的概括。孔子把“仁者爱人”之心贯穿到生命的始终,这就是他的气象。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