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这些企业迷思,宋志平都帮您理顺了

发布时间:2020-10-19 17:17:33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作者:总裁培训网小编

  导读:宋志平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企业改革家和企业思想家,他深耕企业40年,始终奋战在企业改革的最前沿,创造了大量鲜活的企业管理和改革经验。他在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董事长期间,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宋志平在推动国企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他的远见卓识得到企业界广泛认可和尊重。

  9月26—27日,“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六期班集中授课在北京如期开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原董事长、国合耶鲁导师宋志平讲授“企业迷思”精彩课程。

国合耶鲁,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国合耶鲁高端领导力项目,宋志平

  企业迷思之一:战略篇

  一、战略和管理宋志平认为,战略是目标方向,管理是怎么做。战略和管理是两码事,管理很重要,但是如果战略出了问题,管理再优秀也代替不了战略。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则是大输。中国建材和国药都是战略驱动型企业,因为战略赢了,后面发展越来越好。

  做企业要战略先行,越是困难,越要花时间研究战略。宋志平说,刚刚接手北新建材时,企业困难重重,他组织团队“饿着肚子想战略”,做了重要的战略调整,奠定了中国建材发展壮大的基础。

  第一,战略是取舍,打仗要靠“精兵”。第二,战略是特色,制胜要靠“奇兵”。第三,战略是坚持,执行要靠“铁军”。第四,战略是方向,决策要靠“将帅”。

  除了董事长个人,企业需要战略组织,就是董事会。董事会是战略性力量,其真正价值是引领企业发展、创造价值,主要任务是研究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董事会发展经历了仪式型董事会、开放型董事会、积极进步型董事会等过程。

  二、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是以资源为导向,缺什么找什么是以目标为导向。宋志平以中国建材为例,分享了中国建材是如何在质疑声中实现香港上市,重组了1000多家企业,实现了利润提高。正如龙永图所说:“今天的企业发展,不在于创造资源的能力,而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

  做企业不怕没资源,就怕没目标。资源找到后,如何实现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可以通过整合优化的方式做到。宋志平说,国药、中国建材能够成为比较成功的国企,不建新的水泥厂、不开新的药店,主要是因为在“打乱仗”的地方发起了整合。做企业要有三分天下的思想。要有分利思想,必须各有地盘。

  宋志平讲到,在水泥行业,西南地区、江浙地区没有领袖,所以选择在这些地方发起整合,比如著名的汪庄会谈端出“三盘牛肉”的成功案例,即公平合理定价、给民营企业留有30%的股份、吸引创业者成为职业经理人,整合了浙江的四大水泥公司。

  三、专业化和多元化宋志平主张专业化,本着专业的做法打造“隐形冠军”。业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他主张要有核心业务,在专业化基础上,如有必要,再适度开展多元化业务。以他的经验,不要超过三个业务,并且要与核心业务有一定组合度。

  他总结选新业务要坚持“3个四”,即“四问”、“四不做”、“四要”。

  “四问”原则:自身是否有优势、市场是否有空间、商业模式能否复制、与资本市场能否对接。

  “四不做”禁令:产能过剩的项目不做、不赚钱的项目不做、不熟悉的项目不做、有明显法律风险的项目不做。

  “四要”:风险评估、专业协同、收购团队、执着坚守。

  四、有机成长和联合重组联合重组是市场竞争的高级方式。联合重组之间如果是有协同效力的,也是有机成长。

  宋志平以2006年收购徐州海螺的案例,讲授通过联合重组解决产能过剩,要有长远眼光,其结果是海螺多赚了钱,中国建材赢得了战略。有机成长和联合重组结合起来,核心就是协同。当然,联合重组要提前把盈利模式想清楚,不要单纯为了大而重组。

  五、企业做大和企业做强宋志平指出,企业最怕得了大企业病,主要症状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管理失控。宋志平认为企业衰落有迹可循。企业不能大而不强,不能盲目扩张,关键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速增长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是企业规模的问题和“大”的问题。高质量发展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伟大”的问题以及“强”和“优”的问题。

国合耶鲁,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国合耶鲁高端领导力项目

  企业迷思之二:管理篇

  六、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宋志平比较推崇日本人的管理,参观丰田时他发现丰田的零库存、看板管理一直在使用,车间里“好产品好创意”一直提。

  做企业要以人为中心。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管理的最大作用是调动和发挥人的长处,要学会“求同存异”。企业有点小矛盾小冲突是进化过程,也是正常的。

  七、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目标是提高效率。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目标是提高效益。经营是关于市场环境、商业模式,主要是选择,目的是赚钱,眼睛向外。管理则是面对企业内部具体的人机物料,更多是方法和制度。“什么也没做错”的诺基亚输在了经营,而不是在管理方面。

  日本企业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标管理,二是管理工法。宋志平在中国建材时推行“八大工法、三精管理”。“三精管理”曾获得中国管理创新的一等奖。“三精”即组织精健化,聚焦在减机构、减层级、减冗员;管理精细化,聚焦降成本、提质量、增品种;经营精益化,聚焦价本利、零库存、集采集销。

  关于规模,宋志平认为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大,寿命也不可能无限长。企业要“超越规模、活出质量。”质量和信誉是永远的追求。我国企业的质量普遍提高了,但设计能力不足,品牌还需下功夫。市场换技术走到今天,代价是没有太多的品牌。

  瑞士100年前很穷,而现在人均GDP8万美金,因为瑞士人做品牌。在瑞士企业,品牌是一把手工程。品牌还跟民族自信有关。

  杰佛里·维斯特在《规模》一书中提到:企业和生物一样,都不会一直保持线性增长。企业规模不能无限大,不可能强者恒强,不如“超越规模,活出质量”。

  八、集权管理和分权的管理集权好还是分权好,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宜集则集,宜分则分。

  宋志平老师主要分享“格子化管控”,认为企业乱一是行权乱,二是投资乱,所以应该在企业内打一些格子。他在中国建材打了五个格子:

  第一个格子:治理规范化。每一层级都是规范化治理。

  第二个格子:职能层次化。第一层级是投资决策中心,第二层级是利润中心,第三层级是成本中心。

  第三个格子:平台专业化。每一个平台都是专业化,比如玻璃公司、水泥公司。

  第四个格子:管理数字化。

  第五个格子:文化一体化。中国建材的文化是“敬畏、感恩、谦恭、得体”。

  九、国有独资、家族化和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解决了国企的市场化问题,解决了民企的规范化问题,现在是改革的突破口。混改里面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上市,上市公司就是标准的混合所有制。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变化,去年做了科创版。

  民营企业如何选择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可以从战略上是否有协同、企业文化能否包容、主要领导人的价值观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国有不能过于强势,特别是不要过于政治化。

  宋志平总结的融合公式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了国企的市场问题和民营企业的规范化问题。

  混改三原则是:混得适度、混得规范、混出效果。

  十、管理效能和机制动力华为是近乎全员持股的公司,任正非持有1.01%的股权,工会股份公司持有98.99%。股权和能力、贡献和年功相结合。

  宋志平认为,企业能否干好,机制很重要。

国合耶鲁,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国合耶鲁高端领导力项目

  企业迷思之三:创新篇

  十一、万众创新和企业创新

  万众创新应与企业创新相融合。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著作《大繁荣》中主要观点:创新和制度无关,主要和文化有关。创新主要靠草根创新。他的理论被李克强总理所认同,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吻合。

  我们现在经济的转型,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也来自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认为,马车发展到一万还是马车,而马车到蒸汽机的发展才是创新,因为实现了质的飞跃。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资本是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菲尔普斯认为创新主要是中小企业,德鲁克认为大企业如3M,也是创新的。

  宋志平认为,有质量的创新才是好创新。摩托罗拉依星电话技术很先进,但是在商业上是失败案例,亏损20亿美金,说明能赚钱的创新才是好创新。企业的技术要跟产品有关,解决工艺质量等问题。科学的发现往往不是在企业里,企业层面主要是技术创新。

  此外,创新是可以学习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目的地创新、开展有组织的创新、在熟悉的领域创新、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有效的管理。创新需要有好的管理,否则创新很难出效益。

  正如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到,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不是偏好冒险,而是捕捉机遇。他认为,未来是企业家社会。

  十二、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宋志平认为二者同样重要。大多数企业还是要立足现有产业做好持续性创新。做企业不可能一天换一个新产品,关键在于对产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胶卷被数码相机颠覆,CRT彩色显像管技术被液晶电视颠覆。

  除了颠覆式创新,还有持续性创新。水泥也是一个持续性创新的典范,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水泥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在传统行业,如果持续性创新,也会得到很好的收益。

  十三、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宋志平分析创新的模式,首先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容易,需要很大的投入。比如研制新药需要十亿美金和十年时间。我们完全自主创新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不适用,现在模仿创新进行不下去了,可以做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就是把各种创新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的创新。

  十四、“互联网+”和“+互联网”宋志平老师分享了书店+、医院+、水泥+的盈利模式,中建材一家水泥厂从水泥业务赚钱,但+的业务如辅料、固废、用水泥窑垃圾焚烧也取得很大的收益。中建材从荷兰引入大棚玻璃,这种玻璃透过率95%,被用在山东德州做智慧农场。

  十五、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高科技只占美国创新的25%,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占了75%。淘宝电商的消费互联网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技术创新,但同样创造社会财富。

  宋志平老师指出,企业要当好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角。尽管技术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创新不能和技术划等号,因为创新不完全依赖技术,还要依赖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迷思之四:文化篇

  十六、企业文化的正义性和宗教性

  文化是一种信仰。企业要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宋志平介绍了中国建材的“三宽”、“三力”。

  三宽即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

  三力即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

  企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应是乐生平台,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员工创造财富,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小企业可以发挥领导的言传身教,像打铁铺一样。大企业比如中国建材25万人主要依靠文化。做企业做到让员工一心向企,就成功了。

  知人善用是企业成功的根本。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情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对年轻人要敢用、早用,让他们尽早脱颖而出。

  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正义性,正义性就是文化要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正向力量。文化是一种信仰,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奉,近乎企业的宗教。企业家一边赚钱,一边也要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十七、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学习型组织永远在路上。企业需要西点军校式的商学院。商学院教育要和实践相结合,最早的商学院就是实践教育。知识面要丰富,专业面要深入。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一克实践要比一吨理论更加重要。”

  宋志平强调要知行合一,不要学一套做一套。商学院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院,可以借鉴医学院,特别是临床医学的方法:一是上午讲课,下午实践。二是会诊制度,就像企业医生。

  十八、东方企业文化和西方企业文化东西方企业文化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应兼收并蓄。西方管理文化源自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重视定量和模型分析。东方管理思想重视定性和哲思,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全局性的运筹帷幄,以及伦理道德价值。

  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应当兼收并蓄,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以西方管理为手段,中体西用,在企业内实现和谐统一。

  做企业,宋志平比较推崇《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培训课程: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

  联系人:李老师 13911249815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