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常怀感恩之心| 学员感言 北哲32期

发布时间:2016-08-17 15:32:41  信息来源:   作者:
北哲32期 学员感言:常怀感恩之心

作者 / 北哲32期 贾春军

 

感恩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原则,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意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大戴礼记》中说,天地是万物的本源,先祖是族类的本源,而父母是人的本源。古代思想家据此提出,人要“报本返始”、“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根源,并有所感恩和报答。感恩的“恩”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本来意思就是“惠”,而“惠”的意思就是“仁”,所以,感恩也是一种仁爱的精神。

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节,现在逐渐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狂欢节。而在社交领域,我们也发信息来感恩家人、朋友、同事。这个在十七世纪由英国赴美的流亡者同时也是殖民者所开创的节日,本意是为了感谢上帝让他们在北美陌生的土地上存活下来,在这段历史中,“感恩节”见证的其实是更多的血腥、厮杀、苦难乃至掠夺。

这就是中国的古老文明同西方文明本质上的不同。

下面主要从慈、孝、忠、义来说一说感恩。

一、慈—父母对子女之恩,叫做‘慈’。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表述出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如果说《道德经》对生活有指导意义,这一章的指导意义应该是最大的,因为在这一章,老子终于说出了他老人家的处世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慈!慈就是爱!爱,是基础。慈故能勇,就是当爱存在的时候,人是最勇敢的,无所畏惧。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相信大家都读过《背影》这篇文章,把父亲对儿子的爱埋在心里不表达,但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母爱更伟大,十月怀胎给了我们生命。很多母亲为了子女,甘于做很多事情,吃很多苦,承担很多压力和责任,忍受不能想像的痛苦。这种就是因爱而勇,母爱是无敌的。

二、孝—子女报答父母之恩,叫做孝。孝是什么?简单地说尊亲之恩就是孝,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说等我如何如何了就带着父母去如何如何,到自己老了也没有实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我们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尽孝是古老文明的一种传承,你对父母的孝敬会传递给你的孩子。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呢?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由此可见,“孝”并不是表面文章,不仅仅是让父母衣食无忧,而是必须用心做的。

孔子论孝道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古人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从个人修养到奉献社会的序列,而个人修养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时候以“孝”治天下,“孝”就是感恩。家庭道德很差,恐怕也不能指望他报效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古代重视孝道,诸如“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百善孝为先”“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而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孝悌之道,仁之本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能等呀。对父母的感恩,即家族亲情的感恩。

佛家讲求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但佛家也讲求孝道。像唐朝的黄擘禅师 曾经因为母亲因己过世,悲痛说出“一子出家, 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的话。

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毕淑敏《孝心无价》中写道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从物质上、从精神上、从生活上、从心底深处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父母体弱多病,到了风烛残年,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陪伴和照顾,而不只是问候的电话,节日的礼物,生日的惊喜……待到父母行将就木,我们更应悉心照料,让父母安乐地、欣慰地走完最后一程。

三、忠—个人对于国家、下属对于领导的知遇之恩,叫做忠。什么是忠?尽心任其事、竭力服其职,受托之恩就是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尽己之心,忠人之事,就是忠于对方的信任。“忠心护国成勋业”;为主分忧,临危受命,推功揽过,赤诚奉公。要读“忠”就不能不读《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忠经》曰:“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可以说,“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处理自己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一思想数千年来激励着广大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前进。从传统文化层面来看,“忠”是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儒学传到日本后,“忠”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日本人忠于国家,忠于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的典范。

现代社会中,“忠”更多被认为是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体现了利民、利国、利公等内容。但现在社会中不乏与“忠”相悖的言行,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部分人诚信缺失(老赖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案件屡有曝光,这些“不忠不义”的行为是道德严重缺失的表现。把“尽心”“尽乎己”等贯穿于为人处世之中,做到同事之间坦诚相待、平等待人,生活中善助他人,友好往来,和谐共处;强化“忠”德,更需要我们能够热爱本职,爱岗敬业。以“忠”来培养人们对家庭、社会、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协调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四、义—朋友、兄弟、同事之恩,叫做义。惺惺相惜之恩可以称之为义。孟子说“义之实,从兄是也”,在家中对兄长的义气和敬爱,推广为社会上对朋友的义气和敬爱,就是义胆侠肝,所以才会有陶渊明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义的典范可以说是关羽,作为历代推崇的武圣人,‘忠义千秋’。能够做到“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一生做到为义结盟——桃园三结义;重义而动——当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闻听刘备被请走立即同张飞‘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奉义而辞——千里走单骑护送皇嫂。义释曹操(当然这属于对蜀汉不义了)。

现在的社会, ‘义’更多的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对待同事、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不能损害同事、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做为我们来说,需要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但同时,孔子《学而》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许诺的言只有符合于义,才能兑现。违背道义、礼制的,不必信守。

总而言之,“感恩”更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感恩滋生了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能够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精神有密切的关系。“感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让我们大家从小处做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我们的家庭、公司、社会,乃至于国家。


企业培训网编辑

北京大学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高级研修班http://www.ceopx.cn/zcyxb/beijing/bdzcb/gxwhb/2014/0515/2593.html

报名咨询电话:010-62761189 (李老师:13911249815)。

关键词相关搜索 北哲32期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