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清华总裁班的所学所思所得

发布时间:2011-12-09 14:25:50  信息来源::企业培训网   作者:1

  从京城返深后,照例是五加二,白加黑,忙工作,忙生活。7月底,有同学问,论文怎么写呀,培训心得完成了没有。我素来不会写论文,更怕写心得,只好支吾以对。怎么办呢?冥思苦想,想出办法来了:我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不如将讲义和培训笔记梳理一遍,结合那十来天日记里的流水帐,整理整理应可交差。就这么着!花了几个晚上的工夫,便有了所学所思所得。纯属个人观感,引述和理解老师们的观点不一定全面准确,文责自负。

  2009年7月5日  周日   晴转雨

  一场雷暴雨将原定下午1:30起飞的航班推迟至3:00。6:15抵达首都机场,北京也刚刚下了一场大雨,将近日36℃高温浇低至26℃,非常舒适。经过奥运会洗礼的北京天空依然笼罩着阴霾,灰蒙蒙一片,见不到云彩,倒是街道比以前整洁多了。举国体制也不容易啊!

  入住位于清华大学东北角的紫荆公寓18号楼,单人房,虽小,但干净,整齐,还提供洗衣服务。据介绍,紫荆公寓主要用于清华各系统短期培训班学员住宿。也许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之一吧。

  晚饭后班委研究工作,散步,读书。

  这水木清华的夜啊,真静!

  2009年7月6日  周一   晴

  8:00到离公寓不远的紫荆食堂早餐,8:30集中,每人租一辆自行车,骑约15分钟到达上课的近春楼—对面就是朱自清先生曾留连的著名的荷塘。每人发印有清华大学字样及校徽的书包、笔记本、笔、讲义夹各一,讲义若干。9:00上课。

  第一讲由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钱逊研究员主讲《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

  钱逊先生渊博,孔孟之道,信手沾来,认为“弘扬中华文化,每人必读孔子的《论语》。”国学根底极浅、已被《百家讲坛》惯坏了口味的我,多少有些不适应。我是从70年代初“批林批孔批周公”中才懵懵懂懂认识“孔孟之道”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全盘西化还是回归传统?至今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倒是对另外一个问题感兴趣,据查,76岁的钱逊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三公子。按我们发的《学员手册》介绍,钱逊先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那也就是1948年入读清华的学生。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独裁腐败的民国政府人心尽失,钱逊先生和大多数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学生一样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新中国,而钱穆先生则于1950年避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60年代移居台湾。钱氏父子作了不同的人生选择,钱穆的名字从此在大陆消失30多年,更遑论《国史大纲》等着作。当年年轻的钱逊先生是否朗读过胡风先生迎接新中国的诗歌《时间开始了》?又是如何经历“洗澡”、反右、文革、批林批孔的?60年过去了,中国这60年的历史又走了一个轮回。历史有时候真的是捉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中庸之道”,但中国人有时却容易走极端,爱憎分明,非黑即白,对人如是,对事亦如是。现代藏书家谢其章先生的话很精辟:“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过其真。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

  中午12:00下课。

  下午2:30上课。第二讲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永达教授主讲《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优势集聚发展战略》。

  于教授旁征博引,分析案例,不遗余力地推销优势集聚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等发达的最佳增长模式选择:战略要好,资源要高端利用、释放,制度要调整,领导力要提高,内核要打造,最终实现优势创造与增殖裂变。”

  理论联系实际。正在从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的深圳港,应毫不犹豫地走集聚优势之路,使港口成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地:识别优势资源—深水岸线的不可再生;挖掘优势资源—引进外资建设经营港口;运作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积累优势资源—大港变强港提高质的竞争力。

  “只有多赢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于教授环环相扣,讲得这么好,一定是因为辩证法学得好!

  5:30下课,集体参观校园。印象深刻的是德国古典风格的“清华学堂”,大学当然是要有大师,但也得要有大楼呀。二校门“清华园”未毁于战火,却毁于浩劫。“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历史的悲剧总是重演?

  2009年7月7日  周二   晴

  早上起来运动时感觉北方夏季的白天尽管炎热,但早晚还是挺凉爽的。

  上午第三讲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刘美珣教授主讲《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前瞻》。

  刘老太太认真,有心得,讲义准备得好,综合数据观点,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到俄罗斯全面私有化的休克疗法,从国际金融危机到中国的经济走向,娓娓道来。但我认为这么讲讲得浅了,应有更多一些我们平时从媒体得不到的信息和观点。可能我的要求有点高了。

  下午第四讲由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王宝明教授主讲《行政执法》。

  据王教授自我介绍,前几年曾在江苏省南通市挂职副市长两年,期间完成《法治政府》一书。

  我历来对学者从政持谨慎态度。相对而言,校园单纯,官场复杂,且官场如同大染缸,自觉或不自觉间就被染成了个红黄蓝白黑,例子不少,上海市领导大秘书、四川省副省长,据说从政前都是小有名气的学者。当然也有例外,我们深圳市的唐杰副市长就游刃有余,既保持学者的谦恭,又不失官员的敏锐,所以被冠之以“学者型领导”。

  当然王教授也不例外,但还是回到讲台上侃侃而谈好,从一个曾经从政的学者的角度谈多头执法存在的问题,强制执法的难度,执法程序的规范,还有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景—中国要建成真正的意义上的法治政府还有很多路要走—见地很多,风险很小。

  晚上突然想起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周年纪念日,也是国耻日。我健忘,不知道国人是否也健忘。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则对国耻是另一番解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009年7月8日  周三   阴有雨

  上午无课。

  下午第五讲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部许晓平教授主讲《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上)。

  许教授讲课水平极高,思路清晰,观点新颖,将管理学与政治学结合起来讲,生动活泼。他的讲义很平淡,我的笔记却很精彩:你可以替代下属工作,但你不可能替代下属成长。政府要向企业学习,用企业重塑政府。一刀切不是管理,分时间、地点、场合才叫管理,但底线要一刀切,在底线一刀切的前提下,给每个人的行为留出空间,这才适合人的发展。好的制度一定是符合人本性的制度。态度决定一切,所以选人要选态度好的人,选人生观正确的人,选合作性强的人。成功的人都爱学习,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

  真是让人有很多很多的感悟。

  晚上6:30上课。第六讲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闻闸导演主讲《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

  闻导演与几乎所有的北京人一样,有语言天分,讲语言艺术课如同说单口相声,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他一定告诉过好多领导们:好干部必须能干会说。礼节性、即兴讲话不能念书面稿。

  可大多数能干不会说的领导们照念不误。当领导也不容易啊!

  9:30下课。下了几场小雨,天气即变得十分凉爽。

  2009年7月9日  周四   晴热

  上午第七讲由许晓平教授继续主讲《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下)。

  许教授以中国共产党为例,讲卓越组织的早期特征,从三湾改编讲起,讲气若游丝的共产党打败气壮如牛的国民党的原因,中间涉及国内外宗教、历史、文化、价值观等领域问题,知识面甚广。

  我联想起黄仁宇数目字管理的大历史观。黄炎培与毛泽东窑中对的美谈。也反思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在我看来,良好的人文素质、宽阔的胸怀、超前的视野、专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是具备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的前提。此课更适合担任高级领导职位的官员。

  下午第八讲由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主讲《综合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法》。

  陆博士肯定是综合交通规划的专家,但授课经验似乎不足,按给本科生上课的方式从交通规划的分类讲起,显然与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交通管理者的期望有差距,按我的理解,同学们希望在只有半天的时间里,得到的是国内外最新的综合交通规划理念,结合国内外在这方面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案例,最终达到启发和拓宽工作思路的目的。课间休息时,有同学婉转提建议,陆博士反应很快,随即调整授课方式,与同学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效果显着。陆博士答同学问答得很有水平,我的笔记是这样记的:“关于中国规划的严肃性及法律地位问题。中国的官员创新冲动是为出政绩。主要是如何设置评价机制。国外的规划的法律地位很高,要改变规划,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但中国如过分强调规划的法律地位,适应规划的能力就会减弱,所以强调规划的动态调整,也不那么强调规划的法律地位。这一矛盾将随着国家的发展逐步解决,即履行规划修改程序,尽可能不让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当有同学想证实“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2004年初首次承认首都交通规划是失败的”这一说法时,陆博士还表现出学者的客观与严谨:“北京的交通规划是一个历史过程,笼统说北京的交通规划是失败的不够严谨。北京的交通有规划的问题,有控制的问题,有落实的问题。”

  分析和处理问题就应该如学者般客观与严谨。又有收获。

  2009年7月10日  周五   晴热

  上午集体参观鸟巢和水立方。大热天走马观花,实在辛苦。想起去年《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中午翻看随身带的杂记本,确实令人深思:

  “正如8月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所指出,在根本上,中国是一个极其与众不同的国度,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幅员的辽阔、人口的众多和文化的悠久,而更在于它曾经拥有过傲视世界的辉煌历史,也曾经有过任人蹂躏的黯淡过去。无论是辉煌还是黯淡,无论是称雄于世还是被外族欺凌,中国人精神血脉里的图强之志都从未泯灭过。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是现代中国强国梦的表达和实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这个历史起点而言,最大的挑战其实通过奥运会开幕式本身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了,那就是,今天的中国文明究竟能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些什么。”

  下午第九讲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主讲《中国社会问题》。

  周教授可能也是北京人,能侃,无讲义无理论地侃社会学,从中国的三农问题侃起,侃官逼民反,侃人性恶,侃《东方红》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和《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之间的矛盾,侃三峡工程,侃党中央决策权党委执行权纪检监督权党内三权分立,侃美国强大的原因林彪问题的松动,侃《中国不高兴》强奸民意你办事我放心有问题找江青,侃手段公正程序正义。嘻笑怒骂针砭时弊又不乏新鲜观点,其中反对计划生育的高论让我耳目一新。

  在我的印象中,讲中国社会问题的专家学者很多都像老愤青,大胆,敢言,尖锐。社会毕竟进步了,书生论政嘛,最多只负言责。但如果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仅有批判而无建设,就很容易失却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晚上第十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许玉林教授主讲《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人员的素质模型》。

  许教授自信,目光锐利,幽默。课讲得好,与同学们互动得也好,将组织行为学的精髓在三个小时内讲得这么透,实属不易。

  许教授猛烈抨击中国应试教育忽视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摧毁人的自信。我想,组织行为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而文化、教育、宗教、传统、制度等决定着人的素质的高低。有什么样的精英就有什么样的政府。那么应试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精英必定是批判意识、独立精神、创新能力缺失的精英。除了教育,我们的文化到底有多大影响力?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还有多少传统值得骄傲?我们用何种价值观去设计制度?

  又是杞人忧天。

  晚上下了场雨,又将高温浇了下来。

  2009年7月11日  周六   阴间小雨

  休息一天。全班往天津游览。我对城市无兴趣,上午独自游清华园,下午约北京一朋友游颐和园。

  暑期的清华园特别热闹,各地有组织的名校游学生络绎不绝。其中有见统一在T恤印上“胸怀成才梦  走进清华园”标识的长长一队学生。中国人注重成才,不注重成人。不成人,岂能成才?要实现民族的现代化,应胸怀成人梦: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宽容的性格,民主的作风,人性的良知,诚实的禀赋,守信的习惯。

  2009年7月12日  周日   晴热

  上午第十一讲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主讲《中国对外关系:银行家眼中的国际风云》。

  刘教授从日本的下水道艺术下水道文化引入银行家眼中的国际风云,详细分析了美国、美元、中东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对石油价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风云中找出油价与美元之间变化的规律。尽管全是我平时涉猎不多的领域,但甚有启发的观点很多:辩证法告诉我们,随着时间地点等到变化,任何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包括理论。中国目前应保增长,扩就业,稳股市,而不是防通涨,扩大内需不稳定股市是一名空话。方法对,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可以料事如神。现最时髦的交通体系是有自行车道,有林荫。我们缺乏系统思维,所以就交通管理交通是管不好的,如下暴雨,排水系统出了问题,就堵车,所以下水道系统对城市很重要。

  属于拓宽视野的课程。

  下午第十二课由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博士主讲《阳光心态与情绪管理》。

  尹博士是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一个下午的心理辅导,通过简明易懂的心理学和医学理论,深入浅出地分析现代人的精神心理及简单的解决办法,令同学们心态阳光了很多,管理情绪也有了很多好办法—整个课室不断爆发出欢声笑语。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哲人说。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你的心态一定阳光。不信试试,我说。

  下课后在二校门“清华园”照结业集体相。

  2009年7月13日  周一   阴转雨

  全天第十三讲和第十四讲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程文浩博士主讲《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

  山东大汉程博士讲公共管理学讲得有板有眼,木桶原理,三圈理论,从国内到国外的公共管理理念,理论加案例,激情洋溢,用语精辟,结论深刻:桶里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长板而取决于短板,长板显示水平锦上添花,短板决定命运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锦上添花更重要。只有一件事落在三圈公共地方,才能做好,因为具有公共价值。一件事推动的快慢往往不取决于动力多少而取决于阻力多少。公共管理绝非一般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人格、智慧和才干,是领导力核心。国运成败取决于公共管理的好坏。

  讲到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抗日战争时期长江三段接力运送战略物资时,程博士慷慨激昂得有点失去理性:过去、现在和未来日本都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所以对其要更狠!

  程博士介绍山东省枣庄市陈伟市长建设廉价政府的做法应给我们有诸多启示:枣庄市每年3月把市长和6个副市长7个会集中一起开,每位副市长讲话约40分钟,市长讲话约1个小时,一天把会开完,且来开会者在各区统一乘车,不住宿,节约行政成本。

  传统文化的羁绊,农业文明的烂熟,封建制度的惯性,给中国现代公共管理改革带来的挑战,是无法回避的。今天的改革与三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既要自下而上,也要自上而下;既要执政党的智慧,也要全社会的理性。

  位卑未敢忘忧国。

  2009年7月14日  周二   晴热

  上午第十五讲由北京南洋林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温元凯教授主讲《金融海啸下中国经济新格局新挑战新机遇:财富在中国是怎样炼成的》。

  温教授是二十多年前的改革风云人物。那个年代他对改革的鼓与呼,金观涛教授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反思,还有李泽厚刘再复教授的告别革命论,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广泛。

  早早赶到课室,怀着如同与暌违已久的老朋友见面的心情,拿出二十五年前购买的《中国的大趋势》请温教授题签,如愿以偿。谢谢您的鼓励,温教授!

  二十多年后,温文尔雅的温教授为中国创造财富鼓与呼:中国要让农民富起来,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加快城市化步伐。提振消费要从提振股市开始,要让每个中国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中国社会要推进全民创业。要国退民进,让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话语权。

  当然,自己创业的温教授不忘推销自己如何创造财富,不忘推销自己分析中国财富大趋势牛市一万点的观点,不忘推销自己的着作《品质成就财富》。

  只是,过了耳顺之年的温教授已无当年的激情与锋芒。

  我一直在思考公共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问题,角色和利益的冲突问题。

  温教授更适合给企业家讲课。

  下午第十六讲由闻闸导演主讲《公共部门媒体应对》。

  闻导演依然用其擅长的语言艺术讲公共部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总体还算不错,但可能由于其在这方面的实践不多,略嫌单调。

  我既干过媒体工作也当过多年公共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助理,深知此中的难度与奥妙。

  可能我的要求还是高了。

  晚饭后骑车游北大,湖光塔影,诸多感慨。今天的中国,知北大者多,知蔡元培者少。呜呼!

  2009年7月15日  周三   晴热

  上午第十七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高兵群少将主讲《〈孙子兵法〉简介》。

  高将军精通军事理论,在军校讲课一定很内行,可能面对非军事人员讲课不多,只是把《孙子兵法》概要介绍了,缺少案例,如果将《孙子兵法》在国内外战争的应用结合案例讲,一定更精彩。

  下午第十八课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彭宗超副教授主讲《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彭博士结合国内外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为什么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指出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很容易造成社会不公,所以也很容易酿成社会公共危机事件,近年来瓮安事件、甘南事件、石首事件等的发生说明我们现有制度体系对解决社会性事件是失灵的,这对应急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需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危机事件的隐瞒说明我们的价值体系出现了很大问题,因为我们的政府不是选出来的,上级任命的政府官员以为可以只手遮天。

  信息量很大,也指出了很多问题的本质。

  我深深地体会到,公共危机问题将是中国未来一段很长时期的棘手问题,稍有不慎,极可能满盘皆输。对公共危机事件必须从深层次分析原因,找出症结之所在,及时处理,变危为机,而不是一味回避问题的实质,息事宁人,保一时的平安,甚至以为花钱可以买平安。

  公共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缓。这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全部课程结束。同学们在近春园餐厅的结业晚餐上痛饮,甚是热闹。

  2009年7月16日  周四   晴热

  上午9:30全班同学在公寓楼下集合,交钥匙,退自行车。10:00往机场,有点依依不舍。

  再见了,水木清华!





企业培训网编辑】

关键词相关搜索 所得所学总裁清华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