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北大养老地产班:养老产业困境之成本重压

发布时间:2019-07-08 13:42:31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作者:总裁培训小编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中潜藏着巨大的需求,从养老、护理到康复、健康管理,甚至延伸至互联网、大数据、旅游、教育,众多企业已在布局相关产业。

  同时,政策也在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大概100多份政策文件,涉及到的养老的方方面面。而国家级的三份文件更构成了中国养老服务业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国内成功的养老机构并不多,更多的是在挣扎着生存。

  到底有哪些因素挡住了养老产业风口的到来?

  成本重压

  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是许多养老机构的心病,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则是推高养老服务价格的重要原因,也是养老机构身上的重担。对于许多机构来说,地上物加上土地的成本占到投入总成本的40%左右,这使得很多机构难以普惠的价格提供服务。

  房产价格的飞速上涨使养老机构运营成本也变得今非昔比。上海红日养老集团的第一家养老院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共有250张床位。物业所有者希望红日能签订20年的租赁合同,红日则选择了12年,双方约定第一年的租金为160万元,第十二年的租金为200万元。2018年,双方合同到期续签,第一年的租金就涨到600万元。

  “租金直接决定了投资与否,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直接影响项目定位,直接影响入住率。”对红日养老集团创始人吴滨来说,只能租期够长,物业的基础价格才可以锁定,养老机构的运营也才会非常稳定。

  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61%的养老机构采用市场租赁用地运营机构,18%通过划拨土地,9%通过出让土地。选择购置,而非租赁,可以增加项目的稳定性,但会让成本回收显得遥遥无期。一些国有企业利用原来的闲置的土地等资产举办养老机构,可以减少土地的烦恼。但大多数民企依然艰难。

  政府提出的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参与政府的公建民营项目,减少前期土地、硬件上的开支。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这样的项目始终是“姓公”的。有些企业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甚至是改变项目原来的定位,可能会引起运营方与政府主管部门的矛盾。公建民营的大部分项目周期较长,如果两方配合不畅,可能留下隐患。

  有政府官员曾指出,应探索如何提供更多低土地成本、就近、普惠的养老服务,可能的路径包括要求新建住宅区提供相应的设施,通过回购等方式,利用闲置资产提供养老服务等。


  课程地址:北京大学养老+地产高级研修班

  课程报名:李主任 13911249815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