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培训资讯 | 总裁研修班 | 企业内训课 | 短期公开课 | 硕博学位班 | 讲师大联盟 | 直播课堂 | 峰会论坛 | 培训资源 | 培训机构 | 商领俱乐部 | 培训论坛
精品课程

后EMBA教授专访|许善达: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早有征兆,中国改革速度必须再加快

发布时间:2018-03-30 14:15:33  信息来源:小编互联网整理   作者:企业培训网小编

  “中国的几项财税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包含一部分应对美国税制改革的因素。即使美国特朗普不搞,中国这几项改革也得搞,但是美国这一搞,给我们施加了新的压力,需要我们得比过去考虑得更快一点,力度还要大一点……我对推动改革还是比较乐观的,几项主要的政策最晚明年1月1日能出台。”

  日前,后EMBA教授、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接受《后E视野》深度专访,除了特朗普贸易战,还对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减税等财税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此次为系统性的战略行为,规模在国际贸易冲突史上罕见,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新冷战的前夜”。

  随后,一篇题为《中国专家预判错误太多,使我们在国际上被动》的旧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作者为后EMBA教授、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他在文中曾对此作出预测,认为特朗普必定会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美国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打贸易战,而中国对此还没有准备”,呼吁中国政府要提前有所考虑。

  在该文中,他还预测特朗普将成功实现大幅减税,大量吸收全世界的资本、振兴本国制造业。对此,他强调中国的整个税收思维要变。“我们不能光让企业提高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税收政策在全球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对原来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甚至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

  日前,《后E视野》对许善达教授进行了深度专访。采访中,除了特朗普贸易战,许善达教授还谈到了房价、房产税、国务院机构改革等话题。

  “中国的几项财税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包含一部分应对美国税制改革的因素。即使美国特朗普不搞,中国这几项改革也得搞,但是美国这一搞,给我们施加了新的压力,需要我们速度还得比过去考虑得快一点,力度还要大一点。……我对推动改革还是比较乐观的,几项主要的政策最晚明年1月1日能出台。”

  以下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最主要的财税改革——营改增

  我认为十八大以来这五年,财税改革还是有很大的推动。从税制上讲,很多小的改革都不算,最主要的是营改增。

  营业税是1994年遗留下来的一个并不好的税种,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只能保留以后一定要废掉的一个老的税种。1994年到2012年,营业税持续了将近20年的时间,直到2012年上海先开始试点,然后到了2016年,全国才完成了全部的营改增。所以等于是从1994年到2016年,花了22年的时间,才把我们1994年就决定要废除的税种改变过来。

  这个决心下得很不容易,因为营改增牵扯到税制上几个比较难的问题:首先,营业税是地方税,改成增值税,变成共享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会发生变化;第二,营业税改增值税是要减税,营业税是地方税,减了税以后,谁来承担减税后带来的收入损失?第三,增值税是国税局管的,营业税是地税局管的,在税务局的分工上,又产生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营改增从2009年就开始讨论了。2009年的时候,增值税的机械设备税款抵扣的问题,全国都解决了,大家马上就讨论营改增,说营业税应该改革了,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但是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之内没有形成任何推动改革的被大家所接受的一个方案。

  2011年的时候,国务院决定上海不能再搞制造业了,要发展服务业。俞正声主席是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当时的上海市长,他们在研究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制度上需要改革的内容。讨论来讨论去,他们认为营业税是发展服务业的一个障碍,所以必须要推动营改增,当时还请我参加了他们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工作班子。

  经过这一番讨论以后,他们就下决心,在上海先进行部分营改增的试点。刚才我说的那几个问题:第一个,减税,由上海承担,不要中央补贴;第二,减税以后,营改增以后的增值税,还是百分之百给地方,但是抵扣原来的增值税,新的抵扣,中央承担75%、地方承担25%,解决了中央地方的关系;第三,上海的税务局是合在一块办公的,所以这个也不存在问题了。

  所以当时上海下定决心设计了这么一个方案,得到了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认可,然后报到国务院批准,上海就开始实行了。上海实行以后,半年左右时间,就得到了很多省的认可,很多省就要求跟进。所以从2012年的8月份,很多省就陆陆续续进入营改增。如果没有上海这个起点,什么时候能够在全国推广,是无法预料的。这是当时上海俞正声书记和韩正市长对全国税制改革的特殊贡献。

  但是这中间又经历了一点曲折。2013年的时候,国务院决定再推动铁道、电信、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结果到了2013年底,只有铁路实行了,电信里占很小一部分的邮政实行了,也就是实现的行业还不到一半。到了第二年5月份,电信也实行了营改增,但建筑业就不提了。因为很多地方政府认为按照原来营改增的方案,营业税改增值税减少的这一部分收入是由地方承担的,很多地方政府给中央打报告说,再深化扩大范围,地方财政就支撑不了了,所以这个事就放下来了。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

  这个困难对推动改革还真的是比较难处理的一个事。但是这个事情变化出在哪?出现在2015年的12月。因为在那个节点我们实行了供给侧改革,使得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是靠低成本来发展,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农民工工资很低,而且社保没有把他们完全覆盖;第二,我们的环境成本低,随便排放污染,虽然国家有规定,但是监管非常松,排污严重,等于企业成本就降低了。还有我们的资源,比如说大煤矿挖煤,小煤矿也挖,小煤矿挖煤不注意劳动保护,又不给足够的投资,安全措施不到位,所以我们资源价格也低。低工资,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这种低成本的发展持续了一段时间,对经济也确实起了推动的作用,到这种发展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已经很难维持了。

  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国际上开始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因为金融危机而购买力降低,很多所谓的“三来一补”行业的国际订单大幅度减少,我们再想靠这种低成本的发展就不可能了。

  当时怎么应对的呢?我们搞了一个四万亿投资,其实就是数量扩张,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进步。比如说我建一个新钢厂,新钢厂跟老钢厂的水平差不多,就是从银行贷款来建新的钢厂,等于是依靠提高杠杆率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个过程持续了两三年之后就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因为这种投资的效率越来越低。原来你投一个亿能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点,但现在同样投一个亿,可能连先前一半的增长都没有了。与此同时,杠杆率也会提高得非常快,等于为了维持同样的经济增长,你得把杠杆率提高得更多,这是维持不下去的。

  这样一直持续到2015年底。这个时候劳动密集型企业干不下去了,不是我们不想干,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允许了,环境排污不行了,产能过剩了,小煤矿也关了,自然资源价格就起来了。所以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外迁,迁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我们不希望它外迁,但是经济结构变化了,它自然就走了,一些中国类似的企业都走了,何况外国的企业。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那么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现在讲的是“三去一降一补”,但这只是工作的内容,本质其实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靠劳动密集型企业了,不能再靠污染环境、低价格资源,也不能再靠提高杠杆率来扩大投资了。靠什么?要靠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就是要搞创新,让经济依靠技术进步来发展,这个是供给侧改革最本质的内容。

  这样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税制上还有很多不适应的东西,矛盾就更加尖锐了。所以在2016年的两会上,总理就宣布,当年的5月1日起,要把当时还没有实行营改增的几个行业全部实行营改增,包括建筑业、不动产、生活服务业、金融业等等。现在回忆一下,这是总理给我们财税部门立的军令状。也就是说,这个决心是领导下的,5月1日就要干。到第二年的5月1日,原计划要减税5000亿,实际上财政部、税务总局计算总共减了7000亿,超过了原定的减税目标。

  减税7000亿,为什么企业感受不到?

  但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感到获得感不强。减了那么多钱,企业怎么觉得没有减多少呢?

  这时俞正声已经当了政协主席,他指示2017年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企业获得感不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增值税的征收率比营业税高,同样是100元,增值税收80元,营业税可能收70元,因为营改增的链条作用,管理得就比较强。所以营改增后,虽然是给你减税了,可是征收率提高了,流失的钱少了,过去不严格守法的企业交的税也没有怎么减。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和欧洲的增值税相比我们的增值税有一项很不规范的政策。欧洲是增值税的发源地,它的增值税是比较规范的增值税,它的做法是:每个月算一次账,这个月你的销项税减进项税,如果你销项税多,抵扣的税少,你就交税;如果是负的,销项的税少,购进的税多,就退税。

  但我们国家没有实行退税的办法,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要是正的就交税,负的就留抵,先保留在这里,等有了销项以后再来对冲。这个政策是1994年就保留下来的,但是那时候这个数字很小,2015年是几千亿,2016年因为实行营改增,增加的速度非常快,一下子就上万亿了。而且,这种留抵税款从性质上说相当于政府的隐性负债,等于让企业预缴了税款——本来应该退给企业的,政府不退,留着以后企业再来对冲。

  企业为了预缴税款:第一,他要提高杠杆率,就要去借钱。不借钱,他没有那么多钱;第二,他要承担财务成本,要支付利息。

  所以,对政府而言,这是一种隐性的负债,还不承担利息;对企业而言,不仅要预缴税款,增加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杠杆率,还要承担利息,所以企业会因此背负很大的经营压力。另外,留抵税款其实是累积上升的,也就是说企业不断地在给国家预缴税款,某一个企业可能对冲掉了,新的企业又来了,所以作为整个国家预缴税款的速度就一直在往上涨。这对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

  什么样的企业留抵税款最多?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买设备,预缴17%的税款;搞厂房,预缴11%的税款……投资越大,预缴税款就越多。按说应该鼓励投资,但是我们这个政策对投资是一种负面的抑制作用,特别对我们现在鼓励的高科技重资产企业,负面作用就更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是在我们现行的税制改革里,最大的问题和最应该优先改革的一项,因为它和经济转型、增加企业的经济技术含量的总战略是相悖的。你既然想增加经济的技术含量,就应该更多地鼓励高科技重资产企业,由它来带动那些小企业。可是这个政策对他们来说负面作用是最大的。

  连华为都承受不了了

  说到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经营成本问题。其中,企业劳动力成本占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企业劳动力成本高,是因为职工工资太高吗?不是,造成企业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原因:

  第一是工薪个人所得税。现在的个税级别有七级,最高税率45%,而且每个级距都很小。这表面上是个人跟政府的关系,但实际却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是社保。社保全国缴费率是40%,这个比例放在世界范围看都是非常高的。广东、浙江,他们自己的财务情况比较好,降到了25%,但是全国总的来看还是40%,这是非常高的。

  第三个是房价。房价看起来跟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房价也是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因为房价影响到房租,而房租是企业职工必须支付的一个费用。所以去年年初表现最明显的是深圳,房价一上涨,企业职工就要求提高工资,不提高工资,职工付了房租之后生活就很困难了。所以连华为这样的企业,一部分都搬到东莞去了,电脑工作在东莞和在深圳差别不会太大,但是房价相差很大,所以,住房价格也是劳动力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这三项使得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而且是企业劳动力成本,并不是职工工资高,所以矛盾就非常尖锐。因此,今年会采取几项措施:

  第一,去年年底国务院已经决定划转国有资本的10%给社会保障,就是让国有资本来解决社保收支的缺口,这10%只是一个开始。国务院的决定涉及所有的国有资本,包括央企,包括省属和市属企业,只要是国有资本都要划10%,国务院这个决心是非常大的,现在就看2018年怎样先试点,然后推动实行,把改革尽快落实。国资委已宣布今年选三个央企试点,我们希望加快试点速度,早日全国实行,降低社保缴费率。

  第二,今年两会特别讲到了工薪个人所得税,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所以如果社保和工薪个人所得税,都能够按国务院的决定落实,不光是职工受益,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会下降。

  高档房卖得越贵越好

  另外,住房问题,现在政府也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我觉得住房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进入很正常的轨道。

  我认为住房问题,不应该使用一个综合性的房价指标,应该区分类别,高档房房价不能跟普通房放在一块来统计。我认为政府不要管高档房的价格。我如果作为地方的负责人,高档房卖得越贵越好,市场化,谁有钱谁买,政府还能多收税,拿这个钱来补充一般性的居民用房,包括刚才说的职工的那种房子。像华为这样的企业都承受不了房价,那经济的问题就非常大了。

  所以像北上广深、杭州、武汉、成都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就应该放开高档房房价,政府就管一般居民的房子,把这类房价控制住。现在有共有产权房,相当于房价市场化,但是政府给这部分居民出一部分钱,不是补贴,而且占有部分房屋的产权,我觉得这些办法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房价的问题还需要再深入研究。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能推动解决而且落实到位,我觉得企业劳动力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因为现在发展高科技企业,劳动力成本是一个非常重的因素,甚至有的企业要招聘海归,招聘一些高科技人才,让这些人才住条件特别差的房子是不行的。可是现在房价这个架构又不允许让他住好一点的房子,所以我觉得住房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乎居民居住需求,本身还包含着影响企业发展的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从去年国有资本划转社保,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了方案,今年又提出来要降低工薪个人所得税,这都说明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开始采取措施了。共有产权房的问题,也是上海先搞了,北京现在也开始搞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可以再继续改进的地方。高档房是一个政策,共有产权房是另一个政策,不要混在一块,房价指标也别混在一块,单独列。比如别墅卖一个亿,这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老百姓不关心别墅卖多少钱,你只要把老百姓居住的基本住房解决好,我认为就可以了。

  目前相关政策出台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部委间看问题的侧重角度不同。比如说财政部侧重房产税的收入,收入多了,政府日子就好过一点,特别是地方政府,现在收支压力比较困难。如果出台一个税种,地方政府能收一点钱,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一点。而建设部主要解决老百姓有多少住到合适的房子的问题,房价不能高。

  所以我非常赞成共有产权房、保障性住房这些政策,但是整个住房,特别是高档房的处理,包括土地征收的费用,这些事的处理,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个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高科技重资产企业。我们调研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到地方去投资,有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住宅用地的地价高,工业用地的地价低,很多企业要求政府,你批准我的工业用地里面,要允许我拿出百分之多少作为住宅用地,让我来解决职工住房。这样就降低了住宅的成本,也会降低企业招聘人才时的劳动力成本。政府如果不批准,他就雇不了那些优秀的人,这个投资项目就干不成,就不在你这里投了。

  我认为这是现在政策下企业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劳动力成本太高,优秀人才的工资都是比较高的,但依旧买不起好房子。所以如果政府同意这么解决,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就可以低一点。所以这也是现在的一个问题,涉及到刚才说的这些税收,包括土地70年使用费等等,都是一揽子的一件事。

  其实在房价里面包含的政府税收是不少的,首先有增值税,有土地70年使用费,再加上土地增值税,还有企业所得税,所以把这几项政府因素稍微削弱一点,使普通住房房价有点控制,再放开高档房价,政府多收点税,影响不会太大。

  所以现在国务院讲住房改革,住宅建设部也明确说鼓励全国的地方政府建设共有产权房。共有产权房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把一部分国有资本变成职工住房的股份。比如说房子三万一平米,你出两万,政府出一万,这一万不是补贴给你的,而是作为房屋的股权,政府拿着。将来你把房子卖掉,你拿三分之二的房价,政府拿三分之一,国有资本像企业一样投资占股份了。我认为这是国有资本一种新的投资方式,目标就是降低职工的住房成本。所以我觉得这都是国家要推广、要鼓励的政策。

  涉及到国有资本,涉及到税收,涉及到这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我认为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些问题已经是迫于眉睫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你想增加经济的技术、科技含量,怎么可能?企业承担不起这个成本。这边要预缴税款,那边还要承担高房价、高个人所得税、高社保,企业怎么发展呢?

  所以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的空间就会比较大。这些企业发展起来了,能带动很多的小企业,整个经济就能进入一个以增加技术含量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今年讲的几个税制,我认为从本质上讲,都是围绕着这么一个经济转型来设计的。

  政府机构改革,降低管理成本

  不用担心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因为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一方面看税收收入,另外一方面看债务。我们的政府债务是按照GDP的比重来算的,如果经济保持增长,那么政府债务每年还能多一点。我们的政府债务,原来的比例是2%多一点,所以还有一定的空间。第二条,也是关键,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了,税源就多了。此外,税收征收率提高,也能使得税收收入增加。所以我们增收还是有一些空间的。

  另外,减少支出也利于维持收支平衡。我们国家在减少行政性开支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比如今年要实施的最大项目,就是政府机构改革。我们的政府机构重复管理的多,重复管理成本就高。过去在同一个基层市场,工商局管,质检要管,卫生要管,环保要管,要管这个市场的单位特别多,每家还只管其中一项,管好了是成绩,管出问题来,责任打板都不知道打谁。这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管理成本很高。

  这一次机构改革,我认为很多的设想跟前几年的军队改革是一致的。一个是合并同类项,避免把部门职责分得太散,交叉重复。这样就减少了机构数量,行政领导职数也相应就减少了。比如说两个部委合并以后,办公厅只能有一个,人事只有一个,财务只有一个,原来每个办公厅都得要,合在一块就只需要一个了,业务司即使全留着,管理部门也能减少很多。部长的职数也少了,也削减了很多行政经费。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降格,原来正部级变成副部级、正司级,这也是减行政经费的。部委合并还能减少很多编制,因而就能降低很多的成本。

  所以我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能保证税收收入,总的税源在增长,债务不超过风险水平,还有一定发债的空间,再削减那些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我们的财政收支在减税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做到平衡的。如果说没有一点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可以控制的。

  中国社保改革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当然,机构的合并也是不容易的。原来三个部门、五个部门管市场,现在变成一个部门,合并以后,原来的办公楼怎么处理?减少编制了,人到哪里去?他是退休,还是自主择业?退休的人待遇怎么处理?自主择业,不当公务员了,怎么给他补偿?所以这些具体问题还是很多的,但是我相信总是可以解决的。

  有人认为现在有一部分人退休金过高,这涉及到我们整个国家的薪酬制度,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整个社保体系,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所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退休金有好几轨制,公务员有公务员的制度,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的制度,企业有企业的制度,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退休还不一样,所以需要逐步、慢慢地来解决。比如说应该建立几层社保,政府管的是基本的养老,第二类就是属于市场的养老,第三类就是完全由个人考虑和承担。

  还有农民的社保。农民有承包地,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农村的一种社保。你没有其他收入,可以拿承包地去流转,还可以挣一份钱。一般来说,在华北地区,一个人的承包大概是一亩多一点,把地拿去交给合作社,每个月能有1千元左右的收入。农民想靠这1000元发财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你有饭吃。你如果能打工,还能再挣一份钱,你不能打工,这个钱还是有的。

  所以我觉得中国社保制度是非常复杂的,全世界都没有。我们是城镇土地国有,农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所有还搞承包,这本身就带有一部分养老和社保的性质,当然这个以后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还会增加,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这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完成的,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得逐步来解决。

  对推动改革比较乐观

  最近特朗普动作不断,对内推减税对外加关税。所以刚才提到的那几项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包含一部分应对美国税制改革的因素在里头。我认为即使没有美国特朗普的影响,中国这几项改革也得搞,但是美国这一搞,给我们施加了新的压力,需要我们比过去考虑得更快一点,力度还要大一点。特朗普对我们改革是一个新的压力因素。

  改革的方案还得国务院来做,等国务院班子定了,机构改革落地了,权责清楚了,相信国务院会马上安排这一项工作。从财税改革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务院下的决心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有几项主要的政策,最晚明年1月1日能出台,快的话,有一部分在2018年中间就可能出台。

  我对推动改革还是比较乐观的。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改革推进速度太慢,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没错,人都有期望值,既然改革已经有了方案,就要快点干,这是大家正常的心态。但说实在的,搞一个方案不容易,各部的部长、司长、处长做一个操作性的方案,和写一个改革的意向性的、方向性的方案,工作量是不一样的。

  改革中间,会不会有一些部委从自己的部门考虑,因为会削减自己的权力,甚至影响到利益,而工作起来没有那么高效呢?我相信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我觉得,各部委还是在坚决地执行领导的决策。像营改增,谁想到2016年5月1日就全面实行了呢?总理下决心了,也就干了。所以有很多事情,真正下了决心一定要干,也就干成了。

  现在领导人决策的方向,我是很认可的。怎么能够按照这个方向,尽快地把操作性的、实施性的方案做出来,然后推行,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但要等新的班子都组建以后才能启动这一项工作。

  房地产税制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研究

  其实我从2011年上海、重庆试点开始,就公开地写过关于房地产税的文章,也发表过很多意见,所以要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我认为有一条,直接拷贝或者是复制国外那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房地产税,是不可能的。国情不一样,首先,土地所有权制度不一样,他们土地私有,我们的土地是国有或集体所有,我们不可能为了房地产税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所以在这个土地制度的基础上来设计房地产税,就不能完全照人家国外私有土地的基础来设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第二,我们国家的住宅情况跟国外也很不一样。一个是农村的住宅,宅基地是集体分的,但上面的房子又是自己建的,宅基地不能卖,只能卖房子,只有小产权。城里的居民房,也有很多是不完全产权,比如说一些政府机关的房子,军队大院的房子等等。还有很多人住的是房改房,过去单位分的房子,改成市场房,按照你的工龄、你的贡献给你打折,但是工资还是过去的工资水平,现在额外要交房产税,他拿什么交?

  所以中国这么复杂的情况,所有的房子都要交房地产税,我觉得这肯定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房地产税确实要搞的话,要好好地研究,要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来设计我们的房地产税。

  去年两会有一个专家说本届人大最后一年,也就是今年要立法通过房地产税。但无论去年还是今年,人大的立法计划都没有房产税。什么时候有,人家也没有说,要研究,研究好了再说。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的时间还会很长,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北大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


  本信息由最具权威性的培训网-中国企业培训网(http://www.ceopx.cn) 小编整理编辑发布,本站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侵权请告知,电话:010-62761189 ,我们将及时处理删除信息,同时,欢迎您加入企业培训网微信公众平台:www-ceopx-cn,移动互联时代可以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您想要的新闻资讯!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